中国非遗艺术教育:非遗艺术教育是中国综合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发表时间:2024-03-12 20:15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恰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校园里的传承、传播与教育提供了政策导向。它不仅可以成为“非遗”校园教育新的理论基础和动力,而且“非遗”校园教育也为这一政策提供了鲜活的艺术实践。 2004年8月,中国批准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世界上第6个加入《公约》国家。2006年4月《公约》正式生效。“非遗”由此成为我国政府全力推动的目标。20多年里“非遗”成为21世纪以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影响最深的新生事物之一。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借由“非遗”之名,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中国对“非遗”的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探索并给世界范围内的“非遗”保护提供了很多新的经验。除了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目标更在于发展与创新,将“非遗”融入社区与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在“非遗”保护初具规模且已见成效之后,“非遗”的校园教育更显重要。 “非遗”校园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出彩人生。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专业领域里的传承具有重要位置,家族制或师徒相传是一种常见方式,“口传心授”成为一种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原则,传承人成为某种被政府认定的“资格”和专属称号。但是,在综合性高校里,“非遗”教育面对的大部分是非专业的受众,如何实施“非遗”校园教育并使之具有成效,成为进一步推广与活化“非遗”的重要问题。 中国北京国优文化艺术中心是中央宣传部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协会领导,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教学会艺教委管理,业务主管是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科技司,根本属性是传承发展国家优秀文化艺术,承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职责任务,联合中外艺术表演团体、艺术院校和相关音乐机构,实现与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艺术交流和融合,是国家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版权开发与保护实体单位,中国教育部中国职教学会院校专委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络单位,中国非遗传承网主体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国家社会组织5A级会员单位,中国教育千课万师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产教融合单位,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学院师训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品牌课程实训机构,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宁强教授专家团队引领下,历经六年的科研实验、传承试点,逐步推进推广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三百多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和非遗传承研学实践基地,积极发挥首都文化中心作用,推进非遗传承项目工作政府服务依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非遗传承国家项目包括民族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族声乐、民族器乐、传统技艺、故宫绘画、敦煌绘画、唐卡艺术等九大类国家非遗传承技艺版权项目,在非遗传承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和国内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很多创新性研究课题和实践应用成果和可喜的成绩,得到国家版权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专家认可,已发展成为非遗传承领域行业产教融合的国家版权品牌和独具特色的版权品牌研学实践体系。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通过中国非遗文化遗产版权保护与赋能创新发展,共建非遗传承学院,面向世界积极开展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为文化强国战略贡献国艺力量,在中国非遗传承国家版权行业中具有较高地位。 |